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的通知》,推动加快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良好生态,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注要点:“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以“一月一链 益企畅融”为主题,着重面向㊣优质中小企业、产业链关键节点中小企业等重点中小企业群体,发挥“股、贷、保、担”综合融资手段作用,通过组织各类对接活动,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支持链上中小企业。
主㊣要内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今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较10月上升0.2点,连续2个㊣㊣月上升。中小企业信心预期继续向好,市场需求明显回升,生产经营活动加速活跃,景气水平稳步改善,实现经济稳增长和全年目标任务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巩固。
关㊣注要点:具体来看,市场需求稳步向好。11月份,市场指数为81.2,较上月㊣上升✅0.3点,连续三㊣个月上升。其中,工业、信息传输软件业✅市场指数大幅上升,较上月分别上升0.8和0.6点。企业效益有所改善。11月份,效益指数为74.0,较上月上升0.5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7个行业效益指数上升。其中,工业、信息㊣传输软件业上升幅度较大,较上月✅各上升0.7点,房地产业较上月下降0.3点。
主要内容:截至11月✅底,各地依托工作机制累计走访1207.2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其中194.2万户纳入“申报清单”,130.3万户纳入“推荐清单”。银行对“推荐清单”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2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2万亿元。
关注要点:据了解,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各地、各银行机构的指导,进一步摸排各行业、各领域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按照标准做好小微企业筛选、推荐工作,搭建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的“桥梁”。
主要内容:12月5日上午,2024年四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此次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11个、总投资1.1万亿元,其中,以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为主的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64.2%,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成,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关注要点:这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投资规模大、项目结构优、支撑带动强,将有力助推体现湖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高地。
主要内容:12月5日,“携手同行 共创未㊣来”跨国企业高端闭门交流会在上海举办,会上,霍尼韦尔中国区政府事务总监庄励回忆了霍尼韦尔与武汉的情缘。不只是霍尼韦尔,在与会的19家跨国企业眼中,武汉已成为开放之城、机遇之城、明日之城。
关㊣注要点:截至2024年11月,共有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今年1至10月,武汉市新设外资企✅业数340家,同比㊣增长13.7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稳居中部城市第一。
主要内容:2024年12月6日,武汉市升级版产业地图正式发布,服务和引导经营主体精准布局、项目快速落地,促进产业错位发展。
关注要点:升级版产业地图重点突出“产业布局可视、创新资源可查、政策规划速览、企业投资可用”,围绕“965”产业16条产业链,87个细分领域,收集㊣完善相关数据信息,形成6053家重点企业库、1548家创新资源库、502家重要载体库;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聚焦重点企业、创新资源、重要载体、政策规划、应用场景等5个方面,共形成124张产业地图及1套重点产业政策规划,实现了功能、板块、数据等全面升级,构筑了“企业+平台+园区”立体化导引体系。
主要内容:为何服㊣博会连续两年选址武汉?武汉服务开放优势明显,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拥有武汉自贸片区、三大综合保税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德国际产业园等一批高质量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数字经济百强企业有四成在武汉发展。服博会上,一批武汉企业重点展示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智慧等新兴特色产业㊣技术成果,吸引相关企业、发包商参观采购。
关注㊣要点:数据显示,武汉自2020年获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年均增长17%以上,服务外包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5位,20余家企业入选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志强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不只是头部企业发✅力,不少中小科技型企业也在细分赛道上不断突破,知识密集型业务占比增大。
主要内㊣容: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随着这些领域不断突破,北京作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不断形成新型储能研发创新、产品集成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本市新型储能产业将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
关注要点:按照计划,到2025年,本市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突破5到10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智能装备,在长时储能、储能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建设一批中试平台,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过600亿元;到2027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建成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
主㊣要内容:在日前举行的“上海硅巷”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启动仪式上,已经入驻“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企业在谈到科创回归都市中心时坦言,当下,发展初期的科技企业最在乎的仍是租金、人才和税收政策三大主题。
关✅注要点:硅巷街区内的存量商务楼、产业园区相继被改造为硅巷智谷、“硅巷No.1”众创空间、“上海硅巷”创客厅,为初㊣✅创团队提供在㊣市中心负担得起、交通便利、环境舒适的办公和研发空间。长宁区借助辖区内大院大所、大企大园的科创资源,打造“上海硅巷”创新孵化平台,正是希望整合区人才工作局、区科委、华阳路街道以✅及华泰创投等部门和投融㊣资机构的力量,吸引、孵化、培育一批新的高科技企业,提升“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创新活力,让创新活力和实力更多地“被看见”。
主要内容:日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4)》,并推出全球城市指数排名和“一带一路”城市㊣共建指数排名,深圳多项指㊣标跻身全球前列。这是自2019年以来相关报告的第六次发布。
关注要点:报告认为,全球城市格局正呈现多极化、趋向社群化。在此✅✅背景下,全球创新网络形成了欧美、中、日三大社群格局。其中,深圳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技术前沿领域✅的专利被引用量方面名列全球前三,在技术创新前沿、产业创新前沿方面跻身全球城市前十。2024年全球城市指数排名中,深圳列第11位。2024年“一带一路”城市共建指数排名(境内㊣城市)中,深圳列第3位。
主要内容: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企业目㊣前已超过2400家,其中,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约1400家的数量,全国排名第一,新质产业高地加速成型。
关注要点: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动下,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达到这一产量的国家。而根据业内公开数据测算,今年截至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约183万辆,已超2023全年。根据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要实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汽车技术水平、场景应用和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智能网联汽车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
主要内容:近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主办,成都产业集团下属科服集团协办,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承办的2024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圆桌派”——加速转化新生态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上,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园区(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专班成立,全市成果转化专班由此增加至10个。
关注要点:专班将深入贯彻落实“立园满园”行动决✅策部署,依托产业园区企业、中试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跨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合作,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成都着力构建以创新药企业形象设计㊣、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等产业链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成都医学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天府中药城、华西医美健康城、成都未来医学城等医药专业园区,全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内容:12月7日,2024杭州创业者大会开幕。据现场发布的杭州市创业陪跑体系建设蓝皮书显示,超九成创业者对杭州的创业环境给予高度评价。为帮助更多人乐业杭州、创享未来,市人力社保部门对创业陪跑生态体系全面升级:从创业启蒙到成长发展,提供全周期、综合性、陪伴式的服务。
关注要点:大会发布了“就业创业一张图”2.0版本,向星级创业㊣陪㊣跑空间进行了授牌,聘任了新一批创业陪跑领教导师,成立了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联盟,这些都是创业陪跑生态体系全面升级后的重要内容。当前,经过多年的发展,集创业融资、场地支持、导师辅导、项目孵化、社流功能于一体的杭州创业陪跑生态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2021年以来,杭州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13亿元,年度发放规模持续居全省首位,惠及创业企业9956家;常态化征集创业项目311个,为入库项目企业提供全周期创业陪跑服务;组织各类创业资源对接活动1700余场,累计服务创业者超5.1万人次。
主要内容:日前,《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发布“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名单,武汉市汉南区位✅列第三十名,居中部地区之首。
关注要点:过去三年,武汉经开区科技创新核心✅指标呈现倍增趋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556家增至2000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从3家增至1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2.24亿元增至151亿元……近年来,武汉经开区聚焦“135”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迸发出强劲的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力。
主要内容:12月10日,2024“光谷高科技高成长20强”暨“光谷明日之星”榜单发布。今年是德勤中国与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联合评选“光谷高科技高成长20强”及“光谷明日之㊣星”的第11年。
关注要点:2024年入选的光谷20强企业中,硬件企业和生命科学企业数量优势突出,均达5家,与光谷自身的战略产业格局相符合。今年20强上榜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平均值高达24.98%,高出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同期水平14.38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的企业科创属性。在成长性上也表现优秀,上榜企业过去三年平均收入累计增长率达291.83%,体现出了强劲的创新实力和发展势头。
主要内容:日前,英达迪赛武汉研发中心落户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将聚焦汽车电子类电机及微型马达类电机的自动化设备研发,为汽车产业链强链补链。至此,武汉经开区科技创新平台再扩容。
关注要点:位于江苏的英达迪赛是一家专注汽车被动安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今年以来,包括英达迪赛武汉研发中心在内的14个研发项目接连“上新”武汉经开区,涵盖智能网联、智能座舱、车联网、汽车核心零部件等多领域,区域㊣创新㊣源泉涌动。当前,武汉经开区持续完善“135”现代产业体系,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苦练内功,培育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突破百家;一方面善借外力,积极招引国内外头部企业在汉设立研发中心,区域创新新高㊣地加速崛起。
主要内容:12月9日,武汉经开区与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富奥股份首次在武汉布局,将在武汉经开区建设汽车热管理系统项目,助力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关注要点:今年以来,以采埃孚、安波福等代表的30余个汽车零部件企业签约落户,进一步推动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目前,全区已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200多家,形成了“电池+软件+芯片+传统零部件”的完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