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2024年以来,汉中立足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创亮点,全力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文㊣旅融合新局面。
系列文旅活动精彩纷呈。精心筹✅办重大演出活动,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汉风古韵”两大主题,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创新举办“汉风年·老家过 欢欢喜喜过大年” —— 2024汉中市春节联欢晚会、“龙腾盛世梨园迎春”2024首届汉中市戏曲春节✅晚会、“汉江天籁”汉中市跨㊣年交㊣响音乐会、2024年汉中市迎新春㊣合唱音乐会、“龙娃闹春”元旦少儿才艺展演、“心随帆动㊣·相约汉中——‘五一’帆船展示群众文化演出”、陕南民歌音乐会、2024秦岭熊✅猫音乐季、因为有你·乐游汉中2024汉中青春音乐会、“汉风汉韵·潮游汉中”汉服嘉年华启动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交响音乐会等大型主题文艺活动50余场。
全市文化惠民演出影响力持续扩大。2024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惠民演出㊣1400余场,濒危剧种演出200场3d全息投影的原理。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龙江村、城固县上元观镇乐丰村、勉县勉阳街道办事处天荡山社区被省文旅厅确定为陕西省2024年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集中示范展演点。全市文艺惠民活动得到市民✅游客肯定,网络转载热度较高,部分演出被中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全市文化惠民演出影响力持续扩大。
艺术创作生产活力迸发。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深入实施“一县一精品”文艺创优工程,组织县区创(复)排文艺㊣精品12个。积极统筹省、市各方资源,兼顾各艺术门类发展,汉调桄桄《何挺颖》《前夫作媒》分别入选省委宣传部2024年重点文化精品项目资助、省文旅厅全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选题,线届田汉戏剧㊣奖剧本奖二等奖,《魏紫的春天》荣获第六届柳青文学奖,23幅优秀美术作品入选“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关中儿女》申报全省第17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秦腔《振兴路上》等3个剧㊣目申报2025年度全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红楼梦》主题经典音乐会申报2025年度全省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全市艺术创作发展新格局持续健全。
传统技艺传承传播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传播,做好㊣陕✅南民歌、汉调桄桄等汉中优秀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汉中市陕南民歌保护传承发展条例》通过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二次审议。《撒花调》入编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一曲山歌汉中情》入选中国民歌推广计划推荐歌曲。线上线下公开征集汉中原创音乐作品近300首,开展网上展播60余期。遴选全市优秀陕南民歌歌手10余人参加全省陕南民歌培训班。组织县区参加2024全国民歌展演、2024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与辉同行阅山河”汉中站✅文艺演出、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交流、2024全国原生态船工号子展演等中省大型活动。汉调桄桄多次登录央视舞台,并先后参加2024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第十届秦腔艺术节等中省大型活动,成功入选文旅部与抖音直播“聚光计划”扶持项目,《汉调桄✅桄“驻场”公益㊣演出》荣获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原创广播剧《藤飞山乡》正式播出,创新编排的联奏《小桃红》《银纽丝》等曲目应邀参加全省民族器乐展演。
监督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院团建设高位推进,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镇巴文工团纳入文旅部帮扶对象,全市10余名文艺人才到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高等院校培训深造,1人参加文旅部“天下第一团”戏曲音乐创作传习班培训。探索“校团㊣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汉中市✅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陕西省城固师范学校)开设三年制舞蹈表演专业课程。组织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镇巴文工团等国有文艺院团走出汉中赴外地演出,备受市场好评。基层文艺人才结构逐步优化、院团活力不断迸发。艺培监管持续强化,下发相关管理文件,督促县区做好艺培机构日常监管工作。优化行业服务,发扬“店小二”精神,积极发挥行业牵头作用,协调落实办学许可证,提升县区换证进度。全年组织开展检查20余✅次,检查培训机构300余家,实现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执法全覆盖。